文/陈克勤
中联办主任张晓明于报章撰文,提出“以制度自信推进有香港特色的普选”。中央政府希望于香港实现普选的真心诚意不容否认。只要我们有“制度自信”,必定能够走出一条属于我们的光辉普选路。
张主任强调“制度自信”,目的是要指出,香港市民应该对我们国家及香港“一国两制”有信心,因为今天的制度不是凭空建构,而是经过多年经历累积、经过实践的检验而建立起来的。中国人有能力建起一个适合13亿人口生活的国家,当然也有能力建立起适合700万香港市民的普选制度。因此,正如人大法律委员会主任乔晓阳曾经表示,我们不应该只懂得从西方花园采摘别人的花朵。我们应该培育适合自己土壤的花朵。“普选”二字容易让人联想起西方普遍采用的政治制度,但这个不是把外国的制度“全盘照搬”到香港的理由。中国过去几十年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照抄照搬西方模式无济于事,只有走自己的道路才可以持续发展。
照搬西方制度失败太多
不应“全盘照搬”的原因很简单:失败的例子太多了。近年的例子如伊拉克、阿富汗、埃及和一些北非国家,它们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之后,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国家混乱,吏治败坏,人民的生活水平比以往更差。归根究底,不是那些人民不配有民主,而是他们采用的政治制度不符合他们国家的实际情况。伊拉克有镇压什叶派教徒的历史,因此教派矛盾突出,单纯“数票”无法保障少数的逊尼派教徒,最终迫使他们脱离制度而诉诸武力。所以,习近平主席说:“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那些国家之所以陷入现在的困境,正是穿了不合脚的鞋子。
普选方案合宪合法合情合理
香港回归后,一直保持繁荣安定,又得到中央政府的全力支持,这些都是有利实现普选的基本条件。这些条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外国人强加于我们头上的,而是按照香港的实际情况、依照《基本法》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相关决定而产生的。现时,香港就普选所产生的争议,源于某些人士把问题看得太狭窄。例如:反对派以自己能否“入闸”和“出闸”作为衡量提名委员会是否符合民主,这是从他们的本位去看问题;所涉及的利益,不是国家和香港的利益,而只是香港本地参政团体之间的利益。其实,现时政改方案建议的提名程序,根本看不到有“封杀”反对派的意味。“入闸”只需十分之一、即一百二十名提委推荐,而“出闸”是不记名投票。换言之,“入闸”的要求不高,“出闸”并非不可能。从各个方面看,提名程序合情、合理、合法,而经此程序产生出来的候选人,不仅符合各行各业的期望,也应该符合大多数市民的期望。
香港的实际情况是什么呢?主要有两方面:第一,香港不是独立的政治实体,而是国家不可分离的部分;第二,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是一个以商业活动为生命的城市。故此,一个符合香港实际情况的普选制度,必须能够确保中央与香港有良好的关系,也要确保香港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所以,既然政改方案得到中央及香港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以及众多市民签名支持,足以证明它是一个好的方案。中央政府希望于香港实现普选的真心诚意不容否认。只要我们有“制度自信”,必定能够走出一条属于我们的光辉普选路。(作者为立法会议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