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志强
在香港政改进入关键阶段,中联办主任张晓明撰写题为《以制度自信推进有香港特色的普选》的文章,精辟而全面地阐述了行政长官普选制度的丰富内涵,指出香港社会各界人士现在最重要的是要树立行政长官普选的制度自信,显示了中央落实普选的信心、思路和底线,香港社会应高度重视其对推进有香港特色普选的重要指导作用。
张晓明的文章取精用宏,钩玄提要,指出香港社会各界人士现在最重要的是要树立行政长官普选的制度自信,这对于社会各界理直气壮地驳斥反对派针对普选制度的种种恶意攻击,具有正本清源、激浊扬清、弘扬正气的积极推动作用。
张晓明深刻地阐述了香港的普选制度从哪里来、与其他地方的普选制度为什么会有不同、究竟什么样的普选制度真正适合香港等基本问题,深刻地揭示出其中的一系列基本道理。社会各界细心琢磨这些基本道理,就能树立对行政长官普选的制度自信,理直气壮支持人大“8.31”决定和特区政府公布的具体普选方案,就能够拨开普选的迷雾尘埃,推动更多市民发声,凝聚成更强大的民意,促成500万人一人一票普选行政长官的落实。
“国际标准”误导公众
政改方案公布后,反对派发动所谓“向假普选说不”运动和“反袋住先”宣传,这是对市民的刻意误导。反对派对500万人一人一票的选举是民主巨大进步的事实避而不谈,反而大肆操作所谓“国际标准”,是极不诚实的表现。正如张晓明指出,世界上并没有统一适用的政治制度包括普选模式,即使是同样实行普选制的国家,其选举制度也不尽相同,反对派所谓普选“国际标准”其实是误导公众的伪命题。的确,世界上并没有统一适用的普选模式,普选也没有真假,但香港的“民主派”却有真假。自称“民主派”的反对派要充当“普选杀手”,说明他们是“假民主派”,是“反民主派”,其要害就在于他们害怕见到特首有500万民意授权,届时他们无法再以争取普选为幌子捞取政治资本。这种一己之私,使他们根本不想香港选民拥有投票权。
反对派在全港各区展开“反袋住先”宣传运动,完全悖逆支持政改方案的主流民意,但其蛊惑人心、混淆视听的不良用心却必须揭露。张晓明对“袋住先”曾有一番精辟的评价:“我也赞成先收下这层意思,但如果把这个方案当成『愁嫁的女儿』,好像有不少缺陷似的,要急着嫁出去才行,那就不敢苟同了。套用一句哲学语言,这个方案是在当前『时空条件下』最合适的方案。”张晓明在这篇文章中进一步指出,对香港社会各界人士来说,现在最重要的是要树立一种自信:坚信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行政长官普选制度不仅是香港历史上最民主的制度,而且是最适合现阶段香港实际情况的制度,是完全符合“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的制度,是切实可行的好制度。
习近平主席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撑,要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让理想信念的明灯永远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闪亮。正是根据习主席的上述理论,张晓明的文章阐述了有香港特色普选的道路选择、理论创新、制度自信。
有香港特色的普选一定行得通
英国占领香港的一百五十多年间,一直实行殖民统治,香港总督和政府主要官员都是英国委任的。1984年签署的《中英联合声明》并没有提及“普选”二字。张晓明指出,行政长官普选制度是基本法最先规定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两个决定,使得基本法规定的“最终达至”普选目标的道路选择,在香港回归20年之际变成“可望又可及”的事情,这是“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里程碑和新亮点,彰显了有香港特色普选的道路选择,源于中央坚定不移支持香港发展民主。
张晓明从香港特定的宪制地位、特殊的民主发展情况、复杂的社会政治生态、多元的利益诉求状况等情况,深刻说明了行政长官普选制度理论创新的历史和现实背景,特别指出行政长官必须获得香港社会和中央政府“双认可”的机制,融合了选任制和委任制的元素,是一种制度创新。
中央真诚期望香港2017年实现行政长官普选,这种决心和诚意来源于中央对“一国两制”的制度自信。张晓明指出,评判香港特区的普选制度,一定要把它放到“一国两制”和基本法所确立的大的制度框架内考量。“一国两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以其成功实践打破了曾经出现过的许多悲观预言。有香港特色的普选制度也一定能够行得通,成功实践这一制度必将为世界政治制度乃至人类政治文明作出新贡献,增添新光彩。
张晓明强调要把普选制度放在“一国两制”制度框架内考量,对于香港的一些政治力量和人物特别是温和反对派来说,才能知所趋避,逐渐调整政治立场,以实际行动寻求与中央的政治互信和良性互动,从而谋取自身发展的更大空间。这清楚表明人大“8.31”决定不能撼动,从而劝导反对派勿存不切实际的幻想,要调整政治立场,回心转意支持“8.31”框架及政改方案。(作者为香港工商专联会会长 资深时事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