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龙子明
在香港普选进入历史性的关键时刻,中联办主任张晓明撰写题为《以制度自信推进有香港特色的普选》的文章,精辟深刻地阐述了基本法和人大决定所确立的香港行政长官普选制度的丰富内涵,强调香港社会各界人士现在最重要的是要树立行政长官普选的制度自信,更对于当下一些对普选制度的恶意攻击予以澄清及反击,对凝聚共识、弘扬正气,推动普选达成有积极作用。特首普选是香港的历史机遇,在主流社会均希望普选达成的形势下,掌握关键表决权的温和反对派更应知所趋避,顺应民意,拿出勇气做明智抉择,让香港民主发展迈出历史性的一步。
普选方案是切实可行的好制度
张晓明正本清源,深刻地阐述了香港的普选制度从哪里来、与其他地方的普选制度为什么会有不同、究竟什么样的普选制度真正适合香港等基本问题,精辟揭示出其中的一系列基本道理。张晓明追根溯源,指出1984年签署的《中英联合声明》并没有提及“普选”二字,普选是中央提出并通过基本法授权港人。基本法不仅确定了行政长官普选的目标,也确定了普选的基本制度模式--提名委员会提名+全社会一人一票选举,还确定了制定普选制度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际情况而制定。
张晓明强调,评判一项政治制度包括普选制度的优劣,最重要的标准就是看它是否适合该国或该地区的实际情况。张晓明从香港特定的宪制地位、特殊的民主发展情况、复杂的社会政治生态、多元的利益诉求状况等情况,深刻说明了行政长官普选制度适合香港实际情况。张晓明还进一步指出,行政长官普选制度合宪、民主、正当、稳健。张晓明精辟概括了该制度基本内容的三个方面:提名办法、普选办法和任命办法,精辟地指出行政长官必须获得香港社会和中央政府“双认可”的机制,融合了选任制和委任制的元素,是一种制度创新。
树立普选制度自信 依法推动政改达成
行政长官普选问题,如果从起草香港基本法算起,有关争论已经持续了30多年的时间;如果从香港回归算起,也有近18年的时间。但这些争论,往往见树不见林,未能全面触及行政长官普选制度的丰富内涵。特别是反对派一直以来对行政长官普选制度的恶意攻击,是刻意误导公众,混淆视听,蛊惑人心。
特区政府依据人大常委会“8.31决定”制定的政改方案公布后,反对派发动所谓“向假普选说不”运动和“反袋住先”宣传活动,欺骗和误导市民,企图剥夺500万香港选民一人一票普选特首的权利,这些做法,可形容是“妖为鬼蜮必成灾”。张晓明的文章犹如“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澄清了反对派在行政长官普选问题散布的迷雾尘埃,有助香港社会各界人士理直气壮地驳斥反对派的歪理邪说,树立行政长官普选的制度自信,对促成普选有积极推动作用。
习近平主席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撑,要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让理想信念的明灯永远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闪亮。正是根据习主席“三个自信”的理论,张晓明的文章占领了香港政制发展的理论高地、道德高地和政治高地。
行政长官普选的制度自信,意味行政长官普选制度,一定要放在“一国两制”大的制度安排和基本法的框架内全面认识。中央期望香港2017年实现行政长官普选的决心和诚意,来源于中央长期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一国两制”方针的决心,来源于坚信香港同胞一定能够管治好香港的信心,来源于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发展态势的自信力。广大港人对2017年实现行政长官普选的热切期盼,来源于对“一国两制”的信心,来源于对中央坚定不移地支持香港根据基本法循序渐进地发展民主的高度信赖。
2017机不可失 温和反对派勿做“普选杀手”
张晓明强调要把普选制度放在“一国两制”制度框架内考量,对于香港的一些政治力量和人物特别是温和反对派来说,也才能知所趋避,逐渐调整政治立场,以实际行动寻求与中央的政治互信和良性互动,从而谋取自身发展的更大空间。
张晓明的论述意味深长,普选特首是香港的历史机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香港正处于“有普选”和“无普选”之间,一旦按照基本法和人大决定所制定的政改方案进入立法会表决,只能有两种结果:一种结果是接受人大常委会定下的政改框架,让政改向民主方向迈进,令500万合资格选民能在2017年“一人一票”选出特首;另一种结果是掌握关键少数票的反对派议员綑绑否决政改方案,令政改不能向民主迈进,只能原地踏步。政改何去何从,就看扮演“关键少数”的反对派议员如何选择:是从香港整体利益出发,为民主放行,还是一意孤行阻碍民主前行,成为扼杀普选的历史罪人。
温和反对派近年面对激进阵营夹击,如何争取生存空间,已是逼在眉睫的威胁。香港主流社会希望落实普选,温和反对派应知所趋避,逐渐调整政治立场,拿出勇气,突破綑绑,让香港民主发展迈出历史性的一步。(作者为全国政协委员 香港青年交流促进联会创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