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首 页
机构概况
重要新闻
两地交流
经贸往来
粤港合作
涉台事务
青年学生之友
认识祖国
法律法规
服务指南
历史资料
首页
>>
首页新闻
日期:2012-06-18
新华网香港6月17日电(记者苏晓 林建杨)初夏的周六夜晚,香港中环著名的酒吧街区兰桂坊,霓虹灯下人流如鲫,喧嚣热闹。酒吧里传出或强劲或舒缓的音乐,各种肤色的人们或坐着,或站在街边,拿着饮料大声地聊着,英语、法语、粤语、普通话……各种语言不绝于耳。
不远处的路灯杆子上,悬挂着写有“亚洲国际都会”、印有飞龙标识的条幅。这是香港特区政府自2001年5月以来,一直执行的香港品牌推广计划,旨在告诉全世界,香港是一个东西荟萃、自由开放、活力澎湃的亚洲都市。
香港回归前曾有人担心,随着与内地进一步融合,香港会渐渐失去其国际都市特色,甚至会在国际舞台上消失。但15年的发展证明,香港国际化步伐从未停止,因为真正的国际化在于包容和接纳。15年来,在内地支持下,“东方之珠”的国际都市地位进一步增强,国际都会的味道愈发浓香。
国际金融及贸易中心
何为国际化都市?欧洲人类学家乌尔夫•汉内斯曾列出四个基本条件,即国际金融及贸易中心、世界旅游胜地、众多“创意人才”的聚集地、来自不发达国家人口的聚居地。
回归15年来,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航运及贸易中心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以金融服务业为例,中银香港高级经济研究员王春新说,过去15年,香港不但成功抵御两次金融危机的冲击,期间金融业创造的增加值还劲升逾1.5倍,不少金融市场规模更位居全球前列,如首次公开募股的集资金额。香港已连续多年被评为环球金融中心第三位,仅次于纽约和伦敦,并正在向世界级的金融中心迈进。
美国《时代》周刊2008年1月还创造了一个新名词:Nylonkong(纽伦港,即纽约、伦敦和香港三大国际金融中心)。《时代》写道,只要你了解这三个城市构成的网络,你就洞悉了我们所处的时代。
作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提升的一个最新注脚,6月15日,港交所宣布与伦敦金属交易所达成框架协议,将以约166.73亿港元(13.88亿英镑)的现金收购后者。虽然收购尚未获得最终批准,但一经宣布便引起全球市场震动。
港交所主席周松岗表示,伦敦金属交易所是全球领先的贵金属交易场,港交所可借此进军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符合港交所业务多元化发展的战略。更重要的是,这项收购对香港具有重大意义,有助于巩固并提升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安永的港澳地区主管合伙人陈瑞娟说,香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之一,在国际舞台上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海外投资者和知名品牌视香港为进入内地的门户,内地企业则视香港为进军国际市场的跳板。
近年来,来自美国、俄罗斯、巴西、瑞士、意大利、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的公司纷纷来港上市,其中不乏普拉达、新秀丽、欧舒丹等国际品牌。数据还显示,香港拥有超过6500家来自海外或内地的企业,其中逾3600家系地区总部或地区办事处。
陈瑞娟说,香港司法制度完善,融资平台活跃,并且资金和资讯自由流通,税制简单税率低,这些回归前香港赖以成功的因素,在回归后得到基本法保障。
会展之都,宜居城市
香港凭借独特的东西荟萃,晋升亚洲最受欢迎的旅游城市之一。高档的购物商场、喧闹的街市、古老的华人庙宇、巍峨的玻璃幕墙摩天大楼、霓虹灯流光溢彩的街道,加上安静宁谧的郊野公园,让香港动静皆宜,色彩缤纷。2011年,香港吸引来自全世界的游客4200多万人次,同比增长16.4%。
来香港旅游,维多利亚港旁边的地标建筑香港会展中心不可不去。这只诞生于1997年的巨型“飞鸟”,见证了过去15年香港会展业振翅高飞。一年四季,会展中心几乎天天人头攒动。
仅以香港特区政府贸易发展局举办的展览为例。2011年,展会参展商超过3万家,买家数目在70万左右,与1997年相比,两者均增长约3倍。
回归15年来,香港已发展成为国际会展中心。每年,香港举办的各种会议和展览活动超过300个。15年间,在中央政府支持及协助下,共有70多次有影响力的国际会议和展览在香港举行,其中包括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会、世贸组织部长级会议、国际电信联盟世界电信展、亚洲国际航空展等。
安永今年2月中旬发布的《2011年安永全球化指数》显示,全球60个最大的经济体中,香港的全球化程度连续第二年冠绝全球。陈瑞娟表示,香港在文化整合、贸易开放程度和资本、资金流动方面表现优异,这些优势未来仍然可以保持,预计在2012年至2015年,香港仍可以保持其全球化指数“一哥”地位。
除了吸引游客、参展商及投资者,香港作为宜居的国际都市,交通十分便利,各类设施和服务一应俱全;奉行法治,是全世界最安全、犯罪率最低的城市之一,让近50万居住香港的外籍人士安居乐业,情定香江。
特区政府今年2月公布的人口统计数字显示,截至2011年全香港707万常住人口中,逾48万系非华裔人群,比1998年增加13万,其涨幅高于同期香港总人口的增长速度。48万人当中包括13.74万印尼人、13.5万菲律宾人、3.34万英国人、1.67万美国人、1.59万澳大利亚人等。
陈瑞娟说,香港的语言环境也是吸引国际人才的一大优势,许多外籍人士对使用英文都十分习惯。“交通便利,与人沟通容易”,是许多外籍人士喜欢在港生活工作的原因之一。
认识国家与国际化并行不悖
香港资深文化评论人林沛理也肯定香港在回归祖国后的国际化之路。他说,香港国际化内容丰富,主要包括法治和对法律的尊重、对自由的重视,以及对于来自世界各地文化的拥抱,这些都已经与香港社会连成一体,已经是港人生活的一部分。
“国际化可以说是香港人呼吸的空气、享受的阳光,很难相信香港的国际化会停止,或者会没了国际化。”他说。
不过,林沛理也认为,在某些方面,香港的国际化“流于表面”。他说,近来香港与内地往来中出现的个别摩擦现象,与国际化社会“多元”和“包容”的特质相背离,是香港国际化还不够深入的反映。
林沛理表示,随着香港和内地经济社会深入融合,出现小摩擦不可避免,但这不应作为个别港人拒绝与内地融合,拒绝了解、认识自己祖国的借口。他说,香港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西文化能够在这个城市相处交融,由此也形成了香港社会文化的特色。真正国际化的社会应该是多元化的、具有包容性的。
林沛理指出,中国内地不仅代表了庞大的市场,也代表了深远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香港人应加深对国家的了解。“在国际化的进程中,香港也要同时与内地在各方面进一步融合,香港才有前途。”
五万枚璀璨烟花喜庆香港回归15周年
2012-07-02
庆回归15周年大汇演 4万香港市民唱响“新起点 齐向前”
2012-07-01
庆回归大型文艺晚会《爱在香港》在港举行(图)
2012-06-04
香港特区政府首次参加伦敦书展展示回归15年成就
2012-04-17
香港回归15年来 内地高校累计招收港生超6万
2012-09-10
国家领导人论香港
习近平会见梁振英
2013-03-18
李克强会见梁振英
2013-03-18
张德江会见香港经济民生联盟访京团
2013-04-27
more...
中联办负责人讲话
张晓明主任《在<包玉刚 我的爸爸>英文版发布仪式上的即席讲话》
2013-06-27
张晓明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香港代表团讨论时的发言
2013-03-08
黄兰发出席香港中国金融协会会员周年大会
2012-09-17
more...
视频信息
张晓明主任在香港“新年新希望”青年论坛上致辞
张晓明主任与香港媒体见面并答记者问
专题专栏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
>>
香港各界援助芦山地震灾区
>>
庆祝香港回归祖国15周年
>>
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
>>
香港各界援助汶川、玉树地震灾区
>>
走进奥运
>>
关注十七大
>>
庆祝香港回归10周年
>>
more...
版权所有: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 | 地址:香港干诺道西160号 |
ICP备案号:京ICP备13023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