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风万里伴君行——香港出租车司机师傅二三事
好风万里伴君行——香港出租车司机师傅二三事
经济部 雷海秋
常在香港坐出租车,能听到一些有趣的故事。(图片来源:香港文汇报)
来港工作,往事经年。生命中经历的一些人和事,就像那浩瀚星空中划过的点点流星,虽然短暂,却熠熠生辉,镶嵌在记忆深处。我想起了几位曾经遇到过的出租车司机师傅们。
深夜为我送卡包
出门不小心,把手机、钱包、银行卡、甚至重要证件弄丢了,那份沮丧和焦虑,恐怕许多人都有过。可是,丢失贵重物品后又能失而复得,那份欣喜、那份感恩的心情,又有几人能体会到?
我很庆幸,自己在香港享受过那种遗失物品又失而复得的惊喜。
去年4月的一个深夜,我打车前往西环的办公室。上楼时,习惯性地从裤兜掏摸装有出入证的卡包。卡包不见了!我翻遍衣服口袋和随身携带的背包,脑袋一阵发懵。卡包里不仅有出入证,还有香港身份证、信用卡、内地身份证和其他证件。这可如何是好?
我努力回想当晚自己曾经去过的地方,铜锣湾、中环、西环、出租车上,偌大一个港岛,茫茫人海,深更半夜到哪里能找到卡包?
正当我一筹莫展时,手机响了,电话那头是我认识的中国海外集团的朋友X先生。X先生告诉我,他正在北京,问我是不是丢东西了。我一阵惊喜,丢失的卡包可能有了线索。却又在心里纳闷,他人在北京,怎么会知道我在香港丢了东西。
X先生说,是香港的出租车司机师傅给他打了电话,我的卡包里存有X先生的名片……
两分钟后,我的电话又响了,这次是出租车司机师傅打来的。师傅告诉我,他人在东区,一会帮我把卡包送到西环。当我从司机师傅帮手上接过那失而复得的卡包时,内心的那份惊喜,那份感激之情难以言表。望着司机师傅驾车远去,我甚至忘了问他的姓名,只是在心里默默祝福他一路平安!
相知应是曾相识
“先生,如果我没猜错,您是大学老师吧?”这是在香港出租车上,第二次有人问我这样的问题。
“从您上车的第一个动作、第一句话,我就猜您是在大学当老师的。”望着前排年轻的背影,我有些怀疑,自己的听力是不是真的出了问题。
“您与我在中环拉的其他客人不一样,那里的人一上车,我就知道他们是做生意的。”没等我回过神来,年轻司机自顾自地继续着自己的话题。我很好奇,他怎么就断定我是大学老师呢?我开始对眼前的这位年轻司机产生兴趣。
“您知道吗?刚才给您拦车的那个年轻人跟我说的第一句话是,‘喂,出租,帮我送个客人去港大’,然后递给我100元。您上车后,第一句话是,‘师傅您好,我去西环’,然后说,‘请把100元还给他’,你和多数人说话的方式不一样,行事方式也不一样”。
“那我上车的第一个动作呢?”我有些佩服他的心细。“您上车后很规矩地坐在左侧的位置,然后把背包放在腿上”,年轻司机从容而答,“您的动作也与我在中环拉的客人不一样,大多数人一个人打车时,会把腿伸得很直,怎么舒服怎么来,也不会把背包放在自己的腿上。您是一个讲规矩的人。”
得到一个陌不相识的年轻人的赞美和肯定,我有些受宠若惊。我知道,在他心目中,老师的职业是神圣的,虽然我并不是老师。
我不忍打搅年轻人对老师职业美好的景仰,我想他也应该知道资本社会对金钱的崇拜。自始至终,我都没有否认他对我身份的猜测。也许,他的话是对我未来人生的一种激励。
中年师傅的两地情缘
常在香港坐出租车,总会遇到性格脾气完全不同的各类司机。有人健谈,有人沉默,有人严肃,有人微笑。一般而言,乘客如果主动与其聊天,绝大多数司机师傅都不会拒绝,而且,如果运气好的话,还能听到一些有趣的故事。
“师傅,您的普通话讲得真好!”我发自内心地佩服,眼前这位50多岁的中年男人,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是吗,我就是从大陆来的啊。”随着我的赞美声,司机师傅打开了话匣。
“我7岁那年和父母从汕头到香港,到今年50年了。50年啊,老家的变化太大了。老家的亲戚,家家都建了洋楼,日子比我过得还好啊。”师傅有些感慨。
“不过我也还好,我有两个儿子”。师傅话锋一转,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两个儿子都成家了”,师傅接着说,“大儿子从澳州昆士兰大学毕业,前年结婚了,儿媳妇是他同学,老家是天津的,现在两人留在了澳洲。二儿子去年从英国大学毕业,找了个北京的女朋友,现在都在北京工作呢。”
我开始理解这位中年父亲说自己“也还好”的真正含义了,培养两个儿子成家立业,这是他人生最大的成功。而且,从言语中我能感觉到,这位父亲对儿子的两门亲事还十分满意。
“去年,我和大儿子一家一起去了天津,和天津的亲家一起过的春节,北方过节和香港不一样啊”,师傅的脸上洋溢着满足和幸福。
我也被师傅的快乐感动了。下车时大声对司机师傅说:明年您和二儿子一家到北京过年吧!